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

流脑的菌群变迁

时间:2025-03-20 19:04:37 来源:搜狐
       过去中国流脑曾以 A 群占绝对多数,但随着针对 A 群的免费多糖疫苗广泛应用,菌群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10年来逐渐演变成 B、C、Y、W135 群多菌群流行,Y 群和 W135 群散发且呈增加趋势。

 

2023 年美国流脑疫情情况:

2023 年全年详细疫情情况,报告了 422 例病例,超过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在 2006 - 2015 年的流脑疫情以 B 群为主(38%),其次是 Y 群(30%),C 群(24%)和 W 群(7%)。

 

2024 年我国流脑疫情情况:

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 2024 年前 5 个月的数据,报告流脑病例有 70 例,其中 1 人死亡。

 

国家对流脑防控的有效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脑膜炎奈瑟菌疫苗是控制和预防流脑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我国有 A 群流脑多糖疫苗、A 群 C 群流脑多糖疫苗等免费疫苗,以及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的自费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惯: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睛,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空间内。

加强监测:对疫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必要时预防性服药:密切接触过流脑患者的人,应按医务人员建议进行预防性服药。

流脑疫苗应该选择覆盖更多血清型,WHO推荐早接种早保护,优先推荐3月龄起始接种四价结合疫苗

 

2023 年版国家流脑诊断方案的内容及专家共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 年版)》,其中指出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疑似病例:流脑流行季节,有流脑相关临床表现或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者。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满足疑似病例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染色阴性肾形双球菌。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血液、脑脊液和瘀点(斑)组织液培养到脑膜炎奈瑟菌;血液、脑脊液和瘀点(斑)组织液脑膜炎奈瑟菌核酸检测阳性;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多糖抗原检测阳性;血清 IgG 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 4 倍及以上升高等任一项者。

 

我国各地区的流脑菌群流脑趋势:

总体来说,我国流脑菌群从过去的 A 群高发逐渐转变为多菌群流行,B、C、Y、W135 群均有分布。不同地区可能在具体菌群的流行程度上会有一定差异,但目前缺乏各地区详细的、最新的具体菌群流行趋势信息。

 

婴幼儿流脑带菌的情况:

流脑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 1%出现典型临床症状,60% - 70%为无症状带菌者。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属于流脑的易感人群,也是带菌的高危人群。

 

发达国家严防流脑带菌者入境的防控策略: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要求需接种完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者方可入境。这是一种通过疫苗接种来防止流脑带菌者入境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的措施。对于来自流脑流行地区或有疫情暴发地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疫苗接种要求和健康检查,以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星浩健康特邀科普倡议专家:刘医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