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

2023版《肝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推荐强肝胶囊的应用

时间:2024-10-12 14:48:15 来源:搜狐

2023版《肝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推荐强肝胶囊的应用

肝积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肝络淤滞不通,肝体失却柔润,疏泄失职。以右胁痛,或胁下肿块,腹胀纳少及肝瘀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肝硬变。本病较难治愈,调治不善常并发膨胀或出现大出血、肝厥,还有演变成肝癌之可能。一般有肝着、蛊虫病、长期酗酒等原发病史。发病年龄可因原发病不同而异,一般肝癌(肝炎后肝硬变),多发于20~50岁男性,胆瘾(胆汁阻塞性肝硬变)以中年女性为多,青壮年发病多为肝热病后、蛊虫病患者。发病一般较缓,但肝瘟患者发病快而重。纳差,腹胀不适,右胁痛,便溏,乏力,消瘦等为常见症状,可有肢体紫斑、鼻衄、齿衄,甚至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可见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月经失调或闭经。肝脏早期可肿大,晚期缩小,质地均硬,有压痛,脾肿大,可于颈部、前胸等处发现蜘蛛痣,或见肝掌,面色黧黑晦暗,部分病人可有黄疸。

  1. 概念

肝积是一种因疫毒、蛊虫等感染或酒食、肥甘等原因导致的以胁下肿块为主症,伴有胁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病证,病程常迁延难愈,是 “五积”之一。

  1. 病因病机

1.病因 多与感染疫毒或外感六淫、酒食不节、内伤情志、药物或毒物所伤、他脏疾病传变等所致。素体虚弱,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伏于络,阻滞气血,结而成积;或酒食不节,内伤脾胃,食积痰浊凝聚成积;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而为积;或劳倦内伤,阴阳不和,脏腑虚弱,气血不行,凝血蕴里不散而成积。

2.病位 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真阴而寓元阳,肝失疏泄,肝木乘土,脾失健运,导致气滞、血瘀、湿毒等郁阻肝络;进而肝病及肾,损及肾阴肾阳,正气愈亏,积愈

难消。

3.病机 正虚为本,气机阻滞,痰瘀互结为标。

三、中医辨证

a)肝郁脾虚证

主症:(1)胁肋胀闷或窜痛;(2)胁下积块,软而不坚。次症:(1)纳呆腹胀;(2)善太息、多嗳气;(3)胸闷口苦;(4)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且情志变化时加重;(5)乏力;(6)便溏。舌脉:(1)舌质淡或有齿痕,舌苔白;(2)脉弦。

b)湿热蕴结证

主症:(1)胁肋胀痛、或胁下积块触之疼痛;(2)口苦口黏、厌食油腻。次症:(1)纳呆腹胀,泛恶欲呕;(2)皮肤或目珠黄染;(3)小便黄赤;(4)大便黏滞秽臭或大便不爽。舌脉:(1)舌红苔黄腻;(2)脉滑数。

c)痰瘀互结证

主症:(1)胁下积块,腹胀恶心;(2)痰多口干或口中黏腻。次症:(1)身体困重或有肢体肿胀;(2)纳呆欲呕;(3)面色晦暗或浮肿;(4)大便黏腻不畅。舌脉:(1)舌 质 淡 暗 或 紫 暗,苔 白 腻;(2)脉弦滑。

d)瘀血阻络证

主症:(1)胁下积块,坚硬不移;(2)两胁刺痛,痛处固定。次症:(1)面色黧黑或晦暗;(2)口干不欲饮;(3)腹壁青筋暴露或见皮肤赤丝血缕;(4)神疲纳呆;(5)时有大便色黑。舌脉:(1)舌质紫暗,或有紫斑;(2)脉细涩。

e)肝肾阴虚证

主症:(1)胁下积块,胁肋隐痛,遇劳加重;(2)眼目干涩、口燥咽干。次症:(1)乏力纳差;(2)头晕耳鸣、失眠多梦;(3)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4)腰膝酸软;(5)大便干结。舌脉:(1)舌质红或暗红,少苔; (2)脉细数。

f)脾肾阳虚证

主症:(1)腹部胀满,夜间加重;(2)神疲畏寒,或下肢浮肿。次症:(1)面色萎黄或苍白或晦暗;(2)小便短少不利或夜尿频数;(3)脘闷纳呆;(4)大便稀溏;(5)腰膝酸冷。舌脉:(1)舌质淡胖,苔白滑;(2)脉沉细或迟。

  1. 指南推荐强肝胶囊的应用

临床治疗目标与原则:肝积的治疗以消积为主要目标,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通过健脾理气、化瘀通络、清热化湿、养阴温阳等方法,散结消积,恢复肝主疏泄之功能。

常规辨证论治-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散积。

方药:茵陈蒿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茵陈6-15g、黄芩3-9g、栀子9-12g、泽泻3-9g、当归6-12g、柴胡6-9g、牡丹皮6-12g、赤芍9-12g、炒白术9-15g、制大黄3-6g、炙甘草3-6g。加减:胁痛明显伴有黄疸者加金钱草6-15g、 虎杖9-15g、片姜黄6-9g以清肝利胆;纳呆明显者加炒麦芽6-12g、连翘6-15g以消食助运。尿色黄者加车前草6-15g、半边莲9-15g以清热利尿通淋;热甚伤津大便秘结者改制大黄为生大黄后下3-6g、芒硝冲服3-9g以泻热通便。

中成药:强肝胶囊,3粒/次(0.4g/粒),3次/d。

【参考文献】

[1] 谭春雨,刘平.肝硬化“虚损生积”病机理论溯源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4):25- 28.

[2] 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28.

[3] 朱文峰.实用中医词典[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8.

[4] 郭若闻,杨森,曹林,等.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 合 肝 病 杂 志,2019,29(6):573-576.

[5] 杨菊.肝纤维化与“肝积”[J].河南中医,2010,30(4):322-323.

[6] 程华焱,曾斌芳.脂肪肝中医病名的文献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6):12-14.

[7] 叶放,周静汶,皇金萍,等.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6):788-791.

[8] 于莉英.基于温散法的肝积散抗肝纤维化的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9] 郭啸山,赵文霞.浅议肝积与鼓胀[J].陕西中医,2007,28(12):1704-1705.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的通知 [EB/OL]. (2020-11-16)[2023-02-01].https://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11/24/content_5563703.html. 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