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大冷天的要怎么注意养生和疾病,冬季哪些疾病容易引发健康问题?近日,东城中医医院王健主任医师在做客《健康北京》时提醒大家:心脑血管疾病千万别忽视!

人物介绍:王健,北京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师从于广安门医院路志正国医大师,早年工作于广安门医院消化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和急诊室。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十五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ー五”、“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共计8项;担任课题组长。主编专著9部,发表文章120余篇。曾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

擅长治疗:失眠、焦虑症、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虚损性(慢性疲劳等)、代谢性(痛风、甲亢、甲减)疾病、脾胃病、偏头痛等病症。

有研究显示,气候、温度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季室内外温度较低,在低温环境的刺激下,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人体的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多,可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若本身患有高血压疾病,则更加剧心脑疾病的损害,从而增加了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很多人在冬季倒下之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这些人中也包括了一些大家熟知的艺术家。2006年12月20日,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马季先生因心脏病发作,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2016年2月12日,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老师突发脑梗住院近5个月的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不禁感叹,冬季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什么不那么友善!

研究显示,生理衰老可引起心脑血管系统功能衰退,因此,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异常代谢,同时受到血液粘稠、高血压、高血糖的影响,形成冠状动脉或脑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导致心肌组织或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不足,进而相关组织细胞发生坏死、病变。

所以冬季心脑血管疾病要时刻注意保养自己,从而保障自己能安然过冬。那么应该如何养生呢?冬季万物收藏,人体阳气内潜,有益于精气的充养、积聚,《养生经》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闭塞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冬季减少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温”、“藏”和“稳”三个方面。

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阴盛阳衰,易患阳虚证,无论是保健强身,还是补虚祛疾,都应以温补阳气为主。可以通过饮食进行适当温补阳气,中医认为动物性食物为“血肉有情之品”,比如羊肉、牛肉、鳖等食物,能够温养精气,促进气血;生姜、桂皮、花椒等食物,具有辛温助阳的功效,第二就是保温,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穿衣方面要以温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心脑血管患者应在冬季注意头部的保暖,因为冬季寒气容易侵袭人体头部,头部受寒易于阳气受损,甚至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小动脉痉挛,发生中风或心肌缺血而心绞痛等。因此,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其次是藏,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冬季养生还应以“藏”为主,在冬季老年人应注意保护自身阳气,使其闭藏、内养而不被打扰,神气不外露,以蓄养精锐,来年方能体态安康。《黄帝内经》就提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万物蛰伏,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人体的阳气也应该闭藏避免耗损,因此,冬三月的起居活动应该是早卧晚起,多睡眠少运动,减少热量的损耗,保护阳气,将人体阳气藏于身体里面。

最后就是稳,冬天心脏负荷相对比较大,需要产生热量对抗外界的一下寒冷因素,如果从一个静息状态突然动起来,血管发生一些调节上的紊乱,就会出现脑缺血、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冬季老年人养生一定要求稳,加上中老年人血管调节能力本来下降,所以这个季节做什么都要讲求慢、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