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

东城中医医院王健主任做客健康北京解析老年人冬季需警惕的高发病

时间:2021-11-15 10:15:56 来源:

随着年龄增长, 人体机体功能下降, 引发多项器官或功能的退行性改变, 使得老年人呈现出复杂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到了冬季,温度和环境的变化会引发许多老年高发病症的出现,增大发病风险。近日,

东城中医医院王健主任做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北京》节目,为广大关注身体健康的观众讲解老年人冬季高发病的防治要点。

人物介绍:王健,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师从于广安门医院路志正国医大师,早年工作于广安门医院消化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和急诊室。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十五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ー五”、“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共计8项;担任课题组长。主编专著9部,发表文章120余篇。曾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

擅长治疗:失眠、焦虑症、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虚损性(慢性疲劳等)、代谢性(痛风、甲亢、甲减)疾病、脾胃病、偏头痛等病症。

中医眼中老年人的体质特点

中医理论认为,老年人体质特点可分为5种,一是元气亏损,二是五脏虚衰,精神衰退,三是精气血津液亏损,四是病情缠绵,复杂多变。其中,元气是人生存的根本,元气壮,那么人体就身体强健,元气弱就身体虚弱多病,元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不断衰退的,到老年时期,元气已经耗散过多,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随着冬天的来临,本来就元气比较虚弱的老年人,接受的健康挑战就更为严峻。冬季老年人容易遭受多种病气的侵袭,加之老年人疾病大多比较复杂,免疫功能下降,不能祛除邪气,所以多种疾病容易在体内停留,导致病情缠绵,容易复发。

冬季易发病究竟是为什么

老年人在冬季的易发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1.首先是心脑血管疾病。生理衰老可引起心脑血管系统功能衰退,因此,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异常代谢,同时受到血液粘稠、高血压、高血糖的影响,形成冠状动脉或脑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导致心肌组织或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不足,进而相关组织细胞发生坏死、病变。有研究显示,气候、温度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季室内外温度较低,在低温环境的刺激下,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人体的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多,可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若本身患有高血压疾病,则更加剧心脑疾病的损害,从而增加了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2.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互连接,受外界气候、气温的影响较为明显。总体来说,冬季气温低、气压低,且风速大,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能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冬季的寒冷环境,能够使老年人肺泡中吞噬细胞的功能降低,清除细菌的能力大大下降,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下降,身体自身的保护能力下降,使得外界细菌进入呼吸道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诱发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或导致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此外,冬季用电及供暖增加,导致煤炭使用量增加,导致空气质量较差,而老年人的肺功能逐渐下降,纤毛的活动能力降低,导致气道清除细菌和粉尘的能力下降,所以冬季空气中的粉尘及颗粒物也容易导致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加重。

如何预防或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

冬季万物收藏,人体阳气内潜,有益于精气的充养、积聚,《养生经》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闭塞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冬季减少或预防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温”、“藏”和“稳”三个方面。

(1)首先,温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温补,也就是针对阳虚的老年人进行温阳补阳的治疗,冬季天气寒冷,阴盛阳衰,易患阳虚证,无论是保健强身,还是补虚祛疾,都应以温补阳气为主。可以通过饮食进行适当温补阳气,中医认为动物性食物为“血肉有情之品”,比如羊肉、牛肉、鳖等食物,能够温养精气,促进气血化生,因此,老年人在冬季适量食用动物性食物能够为自身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其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调味品,比如生姜、桂皮、花椒等食物,也是可以入药作为中药材的,也就是所谓的药食同源,中医理论认为它们具有辛温助阳的功效,所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加入这些调味品也可以对老年人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中医传统方剂中也有食疗的方子,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温补气血,或者可将黄酒温热,放入适量姜丝少量饮用,可以起到温通血脉、祛风散寒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冬季进补仅适用于阳虚或有寒、湿邪等人群,不适宜阴虚火旺及实热证人群。若出现大热、大渴、便秘、心烦等实热症状,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待病情稳定后考虑饮食调养。因此,老年人在冬季养生也不是一味的进行温阳补阳,温阳补阳是一种适用于大多数老年人的养生思路,但是也要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方法。

温的第二种含义是保温,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宜“去寒就温”,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保暖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当然也要注意不可暴暖,要注意不能穿太厚。

此外,老年人还应在冬季注意头部与足部的保暖,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冬季寒气容易侵袭人体头部,造成伤风感冒、头晕、头痛、头部肿胀等症,老年人阳气逐渐衰弱,如果头部受寒易于阳气受损,甚至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小动脉痉挛,发生中风或心肌缺血而心绞痛等;如果头部汗出后受寒还易感风寒邪气。因此,要注意头部的保暖。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血供较差,脂肪层薄,保温力差,最易受到寒邪侵袭,故有“寒从脚下生”的说法。一旦足部受凉,反射性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鼻咽部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冬季足部的保暖,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2)其次是藏,老年人冬季养生还应以“藏”为主,气温骤变、寒冷刺激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保护自身阳气,使其闭藏、内养而不被打扰,神气不外露,以蓄养精锐,来年方能体态安康。《黄帝内经》就提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万物蛰伏,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人体的阳气也应该闭藏避免耗损,因此,冬三月的起居活动应该是早卧晚起,多睡眠少运动,减少热量的损耗,保护阳气,将人体阳气藏于身体里面。要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时起床才好。早睡,顺应阳气收藏,以养脏腑之气。晚起等待日出,则可躲避严寒,以防伤阳。此外,老年人冬季锻炼也要做到将阳气藏起来,冬季适当锻炼可以保暖防寒,促进血液流通,但是要注意把握运动要适度,尽量少让皮肤开泄出汗,若运动过度,汗出过多会耗伤阳气,过犹不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